首页 > 新闻爆料 > 正文

李扬:地方债规模逼近20万亿区 县级债务风险加大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3-12-25 13:15:02

原标题:李扬:地方债规模逼近20万亿 区县级债务风险加大

本报记者 周潇 北京报道

12月23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据测算,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政府债务总额为27.7万亿,占GDP比重为53%;其中,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19.94万亿。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扬指出,国家资产负债表近期的风险点,主要在房地产信贷、地方债务,以及银行不良贷款等项目;中长期风险则集中在对外资产、企业债务,以及社保欠账等项目。

针对地方债这个风险点,有专家建议,应制定短期危机管理预案;中期来看,则需协调财政和金融两部门,出台综合方案。还有业内专家提到,新增债务要注意代价均衡,将项目成本公平地加诸不同代际的受益人身上。

债务风险有所加大

相比单纯讨论债务规模,在资产负债表的背景下,来评判债务风险,显然是一种进步。近日,中国社科院给出了一套国家资产负债表。

报告显示,2007-2011年,国家总资产从284.7万亿元增加到546.5万亿元;总负债从118.9万亿元增加到242万亿元;净资产则从165.8万亿元增加到304.5万亿元。这三个指标在5年内,几乎都翻了一番。

李扬表示,国家整体的资产负债率,即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国家对债务融资的依赖有所上升,债务风险也有所加大。

国家整体资产负债率,是包括住户、非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和政府四大部门。大家关心的公共部门,其负债情况如何呢?

李扬介绍,我国主权部门(即包括各级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的资产大于负债,净资产额为正,表明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较低。

据测算,到2012年底,政府部门债务总额27.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3%;其中地方政府债务达到19.94万亿。

2010年审计署针对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债务审计结果显示,地方政府(不包括乡镇政府)债务规模为10.7万亿。两年时间内,债务规模几近翻番,地方债务增长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将银行平台贷、城投债、信托、BT代建等渠道加总,推算出地方债逼近20万亿,这是一个相对典型的结论。审计署今年持续两个月,试图对全国债务进行摸底,但至今未有官方数据公布。

有人推测,迟迟不公开数据,是因为数据太过惊人。有地方财政系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有些区县债务膨胀很快,如果要求公开债务审计数据,恐怕会引发其他麻烦。

报告还指出,从地方政府的级次来看,省一级的债务风险相对较小,地市和县一级风险较大,特别是区县一级的债务风险逐步扩大。从地区看,总的判断是中西部地区的债务风险要大于东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债务风险比较集中,有些地方负债与其还本付息能力严重错位。

支招地方债

中央政府债务规模,约7.8万亿,每年都会在全国预算报告中公布。地方债,则是一本糊涂账。

近日,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44.79%的经济学家认为2014年我国地方债余额不会大幅增长;28.12%的经济学家认为2014年地方债风险可控,不足为虑。这表明,大多数人对于我国债务控制的前景,表示乐观。

但局部风险仍是存在的。李扬表示,国家资产负债表近期的风险点,主要在房地产信贷、地方债务,以及银行不良贷款等项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在北京大学“朗润·格政”论坛上表示,对于地方债,一个基本的判断是,规模可控,但潜在风险巨大。

怎么应对呢?魏加宁表示,对于个别地方,要出台预案,防止个别金融机构发生危机。地方政府债务中,资金多来自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使得财政和金融风险交叉感染。中期而言,需要兼顾财政部门和银行部门,出台综合应对方案。

对于一些平台贷款,一些政府的或有债务,财政部门若站在财政角度,甩开包袱,认为债务应当由债权人自己承担。但金融机构作为政府主要的债权人,财政若不负担,风险则较大地落在自己身上。

魏加宁表示,债务风险应对中,应该刨除部门利益。不应该在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中,二选一,应该综合解决。

财政部外国财政研究室主任吕旺实表示,债务管理要利用行政和市场两个手段。行政手段,利用官员对上负责,用绩效指标,如进行债务审计、落实债务责任制,引导地方官员的行为。市场手段,则是放开地方债,让市场投票。

对于地方债的发行,吕旺实认为要分开存量债和新债。对于新债,要做到代际均衡。地方应该有债务精算报告,投资项目可以使用多少年,这些成本怎么分摊到受益人身上;未来是通过财政收入还款,还是通过项目产生的收益还款,分多少年还款,怎么还款,这些都应该公开出来,交由市场来决策。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单一制国家,各级政府互相依赖,机制难以理清。要想根治地方债的问题,需要解决地方官员对当地民众负责的机制,需要放开地方自治,让地方政府对自身行为负完全责任。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工作邮箱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投稿 - 不良信息举报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0-2016 中国信息网 www.zg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任何抵触国家法律法规 不良信息举报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倡导文明上网
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