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网APP的香港报道,11月19日,证监仲贤香港证监会市场监察部执行董事梁仲贤在国际掉期及衍生工具协会的梁合作论坛上表示,香港证监会正与内地及香港交易所密切合作,积极机制致力将香港发展为离岸风险管理中心。内地证监会已开始研究南向互换通,探讨投资旨在让内地投资者能够利用香港的便利互换市场扩充其风险管理工具。考虑到全球投资者对更加多样化的衍生内地交易产品的需求,香港证监会正探索可行机制,香港以便投资者直接参与内地衍生品市场。证监仲贤这些措施将促进跨境资金流动,梁合作巩固香港作为内地投资者的积极机制门户。
梁仲贤还提到,内地自互换通推出以来,探讨投资市场成交量显著增长,便利已达内地利率互换市场成交的10%左右。截至9月,总成交量超8.5万亿元人民币,日均成交量147亿元人民币。为保持这一增长势头,香港证监会已优化互换通,延长北向互换合约的最长期限,并推出以内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基准的互换合约,丰富产品种类。此外,交易额度也提高至每天450亿元人民币。
自2014年香港证监会建立监管框架以来,香港的场外衍生工具市场迅速发展,已成为区域内投资者风险管理的中心。根据香港交易资料储存库,亚洲股票场外持仓的名义价值已达8000亿美元,三年内增长约70%。大部分场外股票衍生产品涉及香港以外的亚洲证券,追踪香港上市股票及指数的持仓占三分之一,其余则包括中国内地A股、中国台湾、日本及韩国证券。
香港凭借其独特地位和不断扩展的互联互通机制,已成为全球最大内地资产相关的场外衍生产品市场。其增长主要源于人民币外汇、利率衍生产品及追踪内地公司股票的衍生品。2025年国际结算银行的调查显示,香港人民币外汇交易日均成交额在调查期间增长了65%;而人民币场外利率衍生产品日均成交额增长了67%。储存库数据显示,追踪内地证券的未平仓股票衍生产品增长了60%。
梁仲贤指出,香港本地上市证券的场外股票衍生产品市场规模已达2500亿美元,过去三年增长了一倍,与交易所买卖的衍生产品及股票市场的增长趋势一致。场外和交易所衍生产品市场共占香港股票自由流通市值的12%,这一比例的逐步上升体现了香港作为亚洲风险管理中心的进一步巩固。目前,未平仓的场外衍生产品持仓已经覆盖超过2000只股票和ETF,主要追踪香港上市股票的基准指数,其中约80%的仓位为股票相关,20%为指数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