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追求产业集聚发展的磅礴之歌
建设中的毕节(郑桂洪 摄)
“十二五”期间,毕节工业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远前所未有,实现了产业园区“从零到十二”的转变,并成为毕节强力推动“工业强市”战略的引擎。尽管发展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一些园区的内容布局也存在缺陷,在经济大环境和新常态下,一些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困难,但是,工业化的推动,客观上为毕节试验区“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打下了工业贡献的深深印痕。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一直以来,资源极其丰富的毕节因为交通闭塞、人们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等原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农耕生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着主流。整个乌蒙大地上,除了电厂、水泥厂、化肥厂、烟厂、砂石厂等传统企业,就几乎看不到其它工业了。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所以有人认为,毕节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自2010年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召开以来,毕节市紧扣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主基调、主战略,牢固树立“园区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是发展实体经济的主要抓手”的理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十二五”期间,毕节工业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远前所未有,实现了产业园区“从零到十二”的转变,并成为毕节强力推动“工业强市”战略的引擎。
力帆时骏重卡装配线
一、从全面开花到硕果累累
2010年前,毕节全市没有一栋标准厂房,工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时年10月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召开后,全市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坚持“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发展方向,在“两大基地驱动、十二园区发力、重大项目牵引、标准厂房支撑、突出优势发展”战略指引下,逐步告别传统以“煤电烟”独大的单一格局,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资源深加工、生物医药、特色食品等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型工业产业体系。
“向山要地”搞建设、“斧头山上”建园区。每个产业园区都以资源布局为基础,优化环境为依托,精心谋划为根本,招商引资为抓手,切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千方百计引进并实施了一大批项目,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其中“金沙之路”、“威宁经验”等在全省范围得到推广。
当前,“开放带动、转型发展”的“金沙之路”,让金沙开发区招商引资累计签约资金716.15亿元,累计到位资金343亿元;落地项目146个,建成投产企业84家。2014年该园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111个园区中的10个样板示范园区之一。
位于金沙开发区的奥斯科尔公司,以生产平板电脑、学生学习电脑、音响、手机麦克风等电子产品为主,是贵州省内第一家生产平板电脑的公司。公司开发的壁挂音响、一体机电脑、手机麦克风等产品获得28项国家专利。2012年12月2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在视察奥斯科尔公司时,表扬了公司创新精神,并且鼓励公司持续创新,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经过近5年来的精心打造,毕节产业园区逐步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信息、新医药大健康、新型建材、特色食品、“四个一体化”等产业集聚的格局。其中,以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奥斯科尔贵州乌蒙山生物医药产业园、金日久新型装配式建筑生产项目、苗家辣妹子、彝姑娘等企业为代表的一大批产业建设,实现了“接二连三,以二带一”的有机结合。
项目建设的全面开花,换来的是工业产值的硕果累累。
目前,全市12个产业园区已全部纳入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其中,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省级开发区8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省“511”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样板示范园区1个。
截止2015年9月,全市园区累计建成面积94.72平方千米,完成投资1763亿元,建成标准厂房599.2万平方米,园区入驻企业757户,建成投产企业513户,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344.7亿元,从业人员达9万人。
毕节兴国实业有限公司公司,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司专业从事LED系列灯具灯饰生产销售、太阳能风能小型发电机组生产销售、节能灯生产销售、城市景观亮化设计,专业承建节能照明工程、道路照明工程、城市亮化工程、园林景观工程,专业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灯具、整车线束和内饰件,图为工人在组装汽车
二、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无论是“筑巢引凤”还是“引凤筑巢”,对于毕节正在加快发展的工业经济来说,全市范围内的“3(基地)+9(园区)”是实现“工业强市”战略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工业集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势在必行。
在金沙县产业园区,连接新老城区和产业园区的泰山路、黄山路、玉山路、黄河大道、长江大道等长达123公里的城市和园区主干道已经将县城和园区有效串联起来,畅通无阻的路网建设充分体现了“产城一体”的发展理念,加上其他基础设施的同步完善,“三化同步”发展战略已经显山露水。
毕节经济开发区自2011年成立以来,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加快以道路、自来水、排水、电力、电信、广电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开放、现代、蓬勃的经济开发区已初显魅力。该开发区内道路系统以“三纵三横”主干路系统为骨架,毕海大道、环北高速、小瓦高速、小坝大道等纵横开发区内部,并布置发达的次干路系统以有效分流主干路交通压力,提高路网的结构安全性。
同样,在其它产业园区,通过近年来的建设,无论是供水、供电、路网还是通讯、供气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全市产业园区完成投资375.69 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就完成投资71.4亿元。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目前毕节产业园区累计建成道路348.2公里,供电线路191.43公里,供水管网239.12 公里,排水管网283.08公里,集中供气长度75.06公里,平整土地1558公顷,宽带、有线电视、通讯等设施履盖率达80%,大部分园区均实现了“七通一平”,大多数产业园区已开展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相关工作。
今年10月22日,被称为厦蓉高速“咽喉”的织纳高速全线通车,毕节提前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500公里,每个产业园区都实现了内部交通畅通无阻,外接高速四通八达的大进大出交通格局。
完善配套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改善园区发展环境,提升园区综合服务水平。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医疗、养生、疗养为一体的华西康健城项目新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续建毕节经济开发区、七星关经济开发区、金沙经济开发区、纳雍经济开发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4个,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支撑有力、协调配套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显著提升了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毕节经济开发区中安永恒北斗科技产业园内,工作人员正在测试3D打印机
三、背靠大树好乘凉
“现在,一个月最少能挣2000多块钱,打一个月的工当以前种一年的苞谷。”在黔西北产业园区博泰科技产业基地,七星关区碧海街道办事处店子村的周尚美高兴地说,“没想到啊,以前要到大城市才能找到的事情,今天在家门口就实现了。”
像周尚美一样尝到工业发展甜头的老百姓,已经非常多了。在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务工或从事“三产”,都变成了当地老百姓最钟爱的“职业”,有的开餐馆、小百货店,有的为企业做保洁、养花,大部分则靠在工业园区当技术工。仅在贵州力帆时骏振兴集团,现在每天就有1300多名工人上线生产,如果加上行政管理和销售人员,则有2000多人。
在毕节经济开发区,贵州力帆时骏振兴集团以骏马奔腾的速度,2007年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进入毕节,成立了毕节力帆骏马振兴车辆有限公司,进行一期技改工程。到2010年,就完成载货汽车产销量1.5万辆,实现产值7.5亿元,吸纳1260人就业。
如何围绕着毕节试验区的主旋律,通过工业化拉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是近几年毕节努力探索的课题。对此,毕节党委、政府以超前谋划的战略眼光,通过优质的服务环境,帮助先期进入毕节的企业进行技改,带来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的双重效应。同时,针对毕节市优质农产品多,但多年来由于缺乏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只能保持小规模发展的状况,2010年11月,毕节市又在海子街、小坝、八寨、岔河等乡镇规划了面积25平方千米,以农特产品作原料的黔西北产业园区。
黔西北工业园区的建设,它的价值在于“一箭三雕”的联动效应,即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通过建工业集群解决大量农村富裕劳动力,使他们从农民变成有稳定收入的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从分散的农村向城镇集中,推动城镇化建设。同时,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把农业变成工厂的第一生产车间,有效带动特色农业的升级发展,把荒山变成“金银山”,把树木种成“摇钱树”,让良田好土能“长票子”,最终实现农民大幅增收、生态进一步修复,齐步推进“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同时,工业园区自身的需求拉动周边种植养殖业的发展,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仅赤水河流域,10多个乡镇椪柑、桃、李等水果和核桃、板栗等干果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多万亩。按照企业的需求,目前毕节市农业结构调整正大步推进。
工业园区建设对于城镇化的拉动作用同样明显。处在毕节经济开发区的小坝镇,已经开通连接城区的公交车,全镇还新增了100多辆私家轿车,农家餐馆、农家超市达100多家,新建的安置房小区租房价和城里繁华地段相差无几。“建一个园区,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梦想吹糠见米,农民们在工业经济的拉动中充分享受到开发成果,从农民身份变成了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人员。在七星关区海子街镇,新建的彝族民居形成规模,沿街餐馆和旅社方兴未艾。毕节的其他产业园区建设,也在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中,各产业园区突出“产城一体”、强化规划引领,强化基础建设,突出“集群发展”,强化产业招商,突出“资源整合”,强化要素保障,突出“民生为本”,强化安置保障。
全市上下始终按照“谋划一批、申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 ”的思路,抢抓机遇,认真进行项目谋划,做实做细前期要件。围绕把毕节建成“一区四基地”(现代产业集聚区和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的战略定位,以发展新型能源化工基地为中心,引进了华电、国电、国电投、华润、中石化、渝富等集团;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引进了皇冠、沙金、鸿熠、华润建材等项目;以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载体,引进了兴国新动力、添钰新动力、力帆新能源汽车、贵州腾盛电动汽车、巴斯巴等项目。
坚持“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大投入形成大产业、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理念,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多(多种方式招商)、快(快捷办理各种手续)、好(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好项目)”上做文章,积极引进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毕节。
近几年,毕节市抽派专人,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抓招商引资工作,将年度招商引资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全市已基本形成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引进了一些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企业入驻。
毕节市经济开发区
金沙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形成以电子信息、煤机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有机食品加工、商贸物流、轻工业六大产业集群。
大方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形成药品和食品产业、建材、化工为主导的多个产业。
黔西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形成以煤化工、煤机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和机械电子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
对毕节工业园区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评价:牢固树立“园区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是发展实体经济的主要抓手”的理念,坚持“两加一推”的思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力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为毕节试验区为“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和“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夯实了工业基础,谱写了一支追求产业集聚发展的磅礴之歌。(许学义)(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毕节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龚超 苟敬萍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