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一会一节”让百里侗寨更精彩
黎平县肇兴侗寨拦路歌
第三届黔东南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六届黎平·中国侗文化旅游节(简称“一会一节”)于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4月28日在黎平举行,主体活动于2016年2月14日至22日举行。这是53万侗乡群众翘首企盼的大事、喜事。“一会一节”即将如约而至,镶嵌在百里侗寨精品旅游线上的各个侗寨,将敞开胸怀,激情拥抱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时代。
黎平县侗族群众在肇兴鼓楼前踩歌堂(杨代富 摄)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民族文化对百里侗寨一直青睐有加。在这段延绵百里的黄金地段,40多个国家传统村落,犹如明珠撒落,装饰着这方神奇的土地。以肇兴景区为门户,以堂安、天香谷、黄岗、四寨、三龙、竹坪、铜关、述洞、地扪、高近、青寨、黎平县城为主轴,以四寨、黄岗、铜关、地扪和蒲洞为全面提升节点,以述洞、高寅、青寨、高近、三龙、竹坪为示范推进节点。百里侗寨诠释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发展真谛。
黎平县地扪侗寨一角
曾经,黎平旅游是肇兴一枝独秀,而今,黎平旅游是百里侗寨百花齐放。正当双江芦笙吹得震天响的时候,岩洞踩歌堂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黄岗这边的侗族大歌才唱罢,铜关那边的十洞款会已登场;正当觅洞青年正在施展侗族武术的拳脚时,四寨的侗族摔跤令人大呼过瘾;正当人们还流连忘返于述洞独柱鼓楼之间时,地扪“千三”侗寨早已云集了众多游客。
黎平县铜关侗寨(胡光华 摄)
目前,黎平全县21个乡镇的31个行政村开展了乡村旅游接待活动,共有乡村旅社和民居旅馆150余家,乡村旅游餐馆50余家。黎平借助举办美食大赛,评选出了32道黎平特色佳肴。此外,黎平全力推进民族工艺创优工程,全县拥有民族工艺品企业34家,其中银饰类3家,服饰刺绣类17家,木雕工艺品类2家,其他类12家。
黎平县岩洞镇述洞侗寨(熊正安 摄)
据统计:2015年黎平旅游综合收入达17.3亿元,同比增长28%,旅游经营收入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占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40%。
黎平县德凤街道蒲洞村一角(杨代富)
曾几何时,“木材经济”让黎平引以为豪。但随着乱砍滥伐现象日益严重,土地沟壑纵横,耕种条件差、生产效益低,加上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导致全县很多山坡地撂荒,山顶上出现了先前罕见的“秃头”。黎平经过多年努力,才医治了生态的创伤,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4.68%。曾经的“伤痕累累”,让黎平人开始思索:到底什么是黎平的核心资源?
黎平县九潮镇高寅侗族班公祭典(杨代富 摄)
一代代黎平人经过长期探索,却未能给出答案。直到中共黎平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后,黎平才更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文化旅游资源是黎平的核心资源,文化旅游产业是黎平最具潜力的产业。黎平是侗族第一大县,也是侗族区域中心、侗族文化主要发祥地和保留地。全县共有1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90个中国传统村落。黎平侗文化具有的独特性、民族性、和不可复制性,毫无争议地成为了黎平最具竞争力的核心资源。
黎平县黄岗男声侗族大歌(那志奎 摄)
从亮相巴黎金秋艺术节,到放歌维也纳;从“申遗”成功到载誉五洲。侗族大歌为黎平争足了面子,赢够了荣誉。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以侗族大歌为代表的侗文化展现的只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格局。如何让民族文化转化成产业呢?百里侗寨做出了最大的尝试。
黎平县堂安梯田一角(杨代富 摄)
随着厦蓉、黎洛、黎三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铁的相继通车,以及黎平机场的通航和加密,快捷便利的交通让“百里侗寨”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这里有两张世界级的名片,一张是稻鱼鸭农业文化遗产,一张是侗族大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张名片与侗文化中“饭养身”“歌养心”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为此,黎平立足文化旅游和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全力推进“文化引领、开放带动、城乡统筹”三大战略,全面挖掘开发与百里侗寨相关联的文化遗产、文物古迹、民俗艺术等文化旅游资源,以“协调推进大旅游脱贫示范区”为引领,开创“百里侗寨踏歌行”旅游品牌,带动农业、服务业、手工文创等产业蓬勃发展。全面提升侗族地区传统饮食文化、节庆文化、歌舞文化和体育文化。促进多业态共同发展,多景区互动发展。
黎平县四寨侗寨摔跤表演(杨代富 摄)
当前,“一会一节”进入了冲刺阶段。“百里侗寨”精品旅游线上的各个侗族传统村落,将集中呈现侗族大歌、抬官人、侗款、祭萨、侗族摔跤等文化盛宴。乘此东风,百里侗寨也将成为黎平一条闻名于海内外的精品旅游线。(姚吉宏 那志奎)(照片除署名外,均由黎平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龚超 苟敬萍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